8月初,刘师傅在工地干活的时候发生意外,手部肌腱断裂。医生给出的建议是住院治疗,而工地方面却不想他住院。就这样一个多月时间过去,因为伤口处理不当,刘师傅手部出现了感染的症状,他觉得工地方面应该给个说法。
左手食指和中指缝合的伤口还没愈合,手背上鼓着一个大包,本来左手中指就有残疾,现在两根指头一受伤,更干不了活了,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刘师傅焦急万分。刘师傅老家河南,今年7月份来
,在
承包的一处工地上打工,负责在工地现场接热水管的工作。8月7号上班时发生了意外。
刘师傅说,当时左手血流如注。受伤当天,湖南六建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把他送到了医院,也做了手术。在刘师傅提供的诊断报告上写着:
治疗意见是肌腱缝合,隔日换药,清创后12日拆线,石膏外固定三周,入院。但是让刘师傅不能理解的是,项目部的人却不让自己住院。
刘师傅说,
记者看到,在刘师傅提供的病历上,医生建议住院后面,确实写着拒绝二字。因为后续治疗不得力,左手迟迟不能恢复,刘师傅在8月19日到了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做检查。
刘师傅拿出了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左手外伤后疼痛11天,ct诊断:左第二掌骨撕脱骨折。肌腱断裂做了缝合,可手掌掌骨骨折,这么严重的伤,医院建议住院为什么不让住?为了核实情况,记者首先找到了刘师傅就诊的,位于泊里镇的西海岸新区第三人民医院。
刘师傅的主治医生西海岸新区第三人民医院的战大夫说,
而这种手术之后自己去诊所打点滴,显然不能跟住院系统治疗相提并论。
刘师傅说,不只是受伤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后续项目部的处理自己也不满意。
因为实在是没钱了,无奈之下,刘师傅想到了走工伤认定,可是麻烦事又来了。
继续来关注刘先生碰到的工伤问题。这类问题,我们节目说过不少,但刘师傅的经历还是有些让人意外。刘师傅到底该如何维权?工地方面是不是到底又是什么态度呢?想弄明白,还得去刘师傅干活的项目部了解情况。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承认,刘师傅确实在工地受的伤,他们也把刘师傅送到了医院。
项目部的工作人员表示,
而且事后并没有不管,而是一直在帮着走工伤鉴定程序。
项目部工作人员表示,刘师傅确实是跟长沙的一家劳务公司签订的合同。自己为刘师傅报一次工伤需要走很多流程,很麻烦。他们还有更合适的处理办法。
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
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刘师傅决定要走工伤认定程序,那么走工伤认定的合同什么时候才能提供呢?
项目部工作人员说,合同需要后天才能寄到,刘师傅表示可以继续等待。现在刘师傅手里只有一张工资条,在合同没有到达之前,能不能进行工伤认定,行动员电话联系了西海岸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科的工作人员给出了答复。
工伤认定科的工作人员说,刘师傅的工伤已经在办理中,他们也会按照程序推进。爱青岛
编辑:王殳
...任何人都不愿在自己脸上留下哪怕一点点疤痕,更别说尚未婚的年轻女性了!
可刑护士偏偏遭遇了这样的厄运。
在她工作期间,一名精神病人趁其不备将刀片划向她的脸庞…
今年10月9日,在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当护士的刑女士,像往常一样值夜间23点至次日上午8点30分的班。
她的工作地点在2号楼4楼的3病区
这个病区里住着大约80名病人。
和邢女士一同值班的另一名护士——时女士,则负责看护重症病区的10名左右的病人。
夜深,病人们绝大多数都已经入睡。
此时患有轻躁狂的65岁女患者汪某(注: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情感高涨、活动增多等,可伴有夸大观念或妄想、冲动等行为,发作应至少持续一周,具有社会功能损害),一直在各个病房里、走廊内游逛。
并一直向邢女士挑衅道“熊猫眼(邢女士眼部有轻微的黑色疤痕),我要砍你的脸!”
邢女士并未放在心上,回应她说:“赶紧回病房,否则就约束你!”
邢女士一转头,她又在邢女士的额头上竖着划了一下。
受到攻击的刑女士大声呼叫,时女士赶来看到她的脸大惊失色:“小刑,你的脸!”
由于受到惊吓和精神高度紧张,邢女士并未觉的自己的面部有受伤。
邢女士受伤时的照片
她发了疯似地跑到3楼2病区找到护士长杨海宽,并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和110报警电话。
约半小时后,120急救车赶到值班医生、医院总值班、值班护士长和医院保卫人员立即一起将刑女士送往开封市中心医院五福路院区紧急处理。
据邢女士回忆说,由于她曾在位于郑州市的河南省人民医院实习过,知道那里的缝合技术比较好,她要求直接将她送到省人民医院进行治。
但是杨海宽护士长说需要向领导请示,他们还是将她送到了开封市中心医院五福路园区。
邢女士情绪很激动,一再要求到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
大约早上6点左右,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派来救护车,将她送到了省人民医院。
7点半左右,邢女士到达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约9点完成了伤口缝合手术。
邢女士提供了自己受伤的面部照片,看上去伤口又长又深,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她划到我的眼睛,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在省人民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住了七天之后,邢女士出院进行后续的治疗。
现在距邢女士出院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其两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
邢女士住院时的照片
汪某为什么会划伤刑女士?
在刑女士看来,这和她严格按照医院管理规定行事,从而和汪某结怨有关。
她说:因为我刚到医院不久,为了好好表现,我是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来执行。
日常管理中,医护人员会带着病人在院区散步转圈,汪某非得和大家反着转,她也纠正过很多次。
尤其是今年10月8号,汪某和一名男护士产生冲突,这名男护士要去约束他,我上去帮忙,用腿压住她,她非得说我打了她。
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这名患者是仅仅和邢女士有冲突还是和其他医护人员都有冲突呢?
邢女士说,汪某主要针对的就是她。
因为她是新人,很多时候不如其他医护人员灵活,比如进入护士站这样的事儿,如果换了其他护士,可能就睁只眼闭只眼。
因此汪某记恨的主要是她。
邢女士告诉记者:2017年8月他入职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做临时工,2018年9月25日才通过考试签订人事代理合同,因此她十分珍惜这份工作。
根据邢女士提供的《开封市公安局南苑分局鉴定意见通知书》,邢女士面部的损伤程度经过法医学鉴定,为“轻伤一级”。
不过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对此事的处理,让她倍感不公。
邢女士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她曾经要求院方为她申报工伤。
后来我一再要求,负责处理此事的院长助理陈金红说这属于刑事案件不能报工伤。
我家人多次找院方和南苑派出所,最终院方答应上报工伤,南苑派出所也开始立案调查。
而她本人也被停发了工资。
“我平时的工作表现有目共睹,监控都可以看得到,说我打了汪某,这是冤枉我,我不拍调查。”
此外,邢女士对自己的工作安排也很不满意。
她说:“12月4日,医院通知我去上班,让我去开放病区,我说我的伤让我没法见人,院方让我自己考虑,我在护理部坐了一天,有通知我去门诊做导医,我都被毁容了,怎么做导医?
后来又通知我去供应室,我受伤还不到俩月,他们这样折腾我,我现在都快疯了!”
邢女士受伤后的医疗报销单
12月13日,记者与开封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陈金红取得联系,在陈的办公室,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患有轻躁狂的汪某是如何将刀片带入医院的呢?
陈金红女士告诉记者:精神病人在入院是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按道理讲是不应该出现类似刀片这样的凶器。
但汪某因患轻躁狂已经先后18次在五院治疗,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在她行凶的那天,男护士也是在一名女患者的帮忙下,才在汪某的会阴部找到刀片,并将刀片送到了护士站。
对于邢女士反映的因向其透露消息,部分医护人员被扣发奖金一事。
她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医院按工伤待遇让邢女士休假,发放全额工资。
为了不让她直接接触病人,我们安排她到供应室工作,她对这样的安排不满意,一直拖着不上班。”
对汪某是否属于“报复性伤害”邢女士的问题,陈女士回答说:
记者查阅了工资条及报销凭证:11月份,院方给邢女士发放了2531元的工资,并为其报销了3万3千余元的医疗费。
记者又赶到开封市公安局南苑派出所。负责此案的民警告诉记者:因为该案件涉及到精神病人,而开封市没有相关的鉴定机构,不能确认汪某是否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本周内将会带她去新乡进行鉴定,待结果出来后,再依据鉴定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目前,已事发两个月,并没有看到任何针对此事的处置结果。
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障,院方与警方的说法也令人心凉。
这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医院里,能说出来的话吗?
一个员工在工作的时候受了严重的伤,甚至对下半辈子都有影响。
既然现在能做出这种做法,那以后病人在医院遇到什么不好的事,医院是不是也会想尽办法撇清关系?
这样的医院以后还会有病人来吗?
...5月9日江苏常州,某炼钢厂工人正在车间机器上工作,下一秒,滚烫的钢材突然从机器里冒出,将工人打翻在地,一瞬间,工人从机器上掉下,滚烫的钢材打在了他的身上,惊现万分。
旁边的工友目睹全程,看到后吓得失魂落魄,滚烫的钢材掉下来的时候,工友很想上前帮,但是他也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钢材几乎是冲着他们两人的方向掉下来的,好在他没有放弃“战友”。
过了几秒后,随后工友拉下电闸,才让被烫伤的男子摆脱危险。
据了解,受伤男子身上被缝了50多针,脸部20多针,被烫伤的那一刻惊叫四起,疑似为机器发生故障,还在调查。
还好当时工人反应的比较快,钢材喷涌而出的那刻,他几乎是往后退了一步,才从上面掉下来,但仍然没有抵挡住掉下来的钢材弹到身上。
受伤男子最终能得救,工友的帮助占很大一部分功劳,危难时刻,工友没有将同事置于不顾,反而是冒着生命危险没有放弃他,在这种危险的工作岗位上,能有一位愿意施以援手的工友是很难得的。
如果再迟一刻,可能半个身体都要搭进去,场面看着让人心惊肉跳,唉,劳动工人非常不易,可以说这份工作赚了钱几乎是拿命换来的!
众所周知,制造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工人,但这又是一份非常危险的工作。冶炼的温度很高,一不小心碰上掉块肉都算轻的。
同行们看着见怪不怪,但是在外人眼中,处处都要小心谨慎,因为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是跟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稍有不慎,可能会将自己置于危险不顾。严重情况下,其他工友也会造成伤害。
钢厂内到处都是危险源,上千度的高温、爆炸物,想想都觉得可怕,但是只要不违规操作、设备故障了就及时报修,大概率会减轻事故的产生。
近些年,工人身亡的案例越来越少,但是工伤很难完全避免。
一次受伤几乎等同于压垮了一个家庭。
认识几位在厂里上班的朋友,他们经常跟我说,车间经常会有人受伤,被高温烫伤都算轻的,高压环境之下,逼得每个人压力很大,越来越多的同事离职。
出现事故往往是两个原因,一是工作不够规范,其次就是检修工没有认真工作、没有负到责任,一旦发生危险都是致命伤害。
身上若无千斤重,谁愿拿命赌明天。
一个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他们为了赚钱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让人佩服。说什么鼓励安慰的话都是虚的,落实到实际上,比如提高工资收入,给每位工友充分的保障才是实的。
【免责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