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历史上除了苏轼的《江城子》,还有哪些著名的悼亡诗或者词呢?
问题:北宋诗人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肺腑,读之令人落泪的悼亡词。除了这一首外,还有哪些悼亡(诗)词呢?这些(诗)词怎么赏析呢?
前言
从广义来说,悼亡诗词,是指对亡故亲朋表达追悼哀思的作品。
不过,古人的悼亡诗词,原先专指丈夫悼念妻子的诗词,最早起源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我们最熟悉的悼亡词之一。前人称颂的三大悼亡诗词中,除了苏轼这首以外,还有贺铸与元稹两个人的悼亡诗词最负盛名。
一、元稹悼亡诗
中唐诗人元稹是白居易最好的朋友,他在没有发迹以前,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小女儿韦丛。
这个原配妻子与元稹一起度过了比较艰苦的岁月,七年以后,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却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
悲痛的元稹写了《遣悲怀三首》怀念亡妻:
在诗中,元稹回忆了妻子与自已一起过的艰苦生活: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等到俸钱过十万的时候,妻子已经去世,元稹只好“与君营奠复营斋”而已。
元稹还有一首七绝也流传甚广,《离思五首之一》
虽然元稹写道“取次花丛懒回顾,”,但是元稹与刘采春、薛涛的风流韵事却流传甚广。不过很多古人妻妾成群,作为一个鳏夫,也无可厚非。
二、贺铸的悼亡词
北宋著名词人贺铸被称贺鬼头,其貌不扬,一生也抑郁不得志。贺铸的妻子赵氏,为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女,夫妻二人的感情很深。
在贺铸年近五十时,他们闲居在苏州三年。在此期间,与贺铸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
后来贺铸重游故地时,想起亡妻,作词以寄哀思。就是这首著名的《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这个词牌看起来很熟悉,其实就是词牌《鹧鸪天》,因为贺铸的这首词又命名为《半死桐》。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
三、陆游的悼亡诗词
南宋大诗人陆游与其前妻唐婉的故事千古流传。据说二人离婚以后,又一次在沈园偶遇,两人所作的钗头凤令人感慨万端,陆游的《钗头凤》写道:
唐婉的《钗头凤》写道:
不久以后,另嫁他人的唐婉就去世了。
几十年以后,陆游在75岁时重游沈园,作有《沈园二首》:
在陆游85岁的时候,他又一次来到了沈园,作有《春游四首》,其中一首写道:
物是人非,美人作土,人生一梦而已。
四、纳兰、吴梅村的悼亡诗词
现代人最熟悉的清朝词人,大概就是纳兰了,纳兰性德被王国维称,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其悼念亡妻的诗词作品多达几十首,不仅数量最多,质量也是一流。如《蝶恋花》:
清朝另一个诗人吴梅村(吴伟业),也有纪念亡妻的七言律诗《追悼》:
结尾处睹物思人:最是伤心看稚女,一窗灯火照鸣机。
五、民国诗人的悼亡词
民国产生了不少大师,这是大师中,有很多优秀的旧体诗人,被唐圭璋誉之为"一代词坛飞将"的大壮就是其中之一。
在抗战期间,乔大壮曾经避地重庆,后来因夫人去世,他送亡灵归葬成都,在途中作《生查子》追悼亡妻:
这首词放入唐宋人的诗词集中,不知道是否有人可以分辨出来。
结束语
创作悼亡诗词,首先具有真挚的情感。
在创作时,不外几方面的内容,眼前的景物,回忆过去的瞬间,情感的直接或者婉转抒发,更重要的是作今昔对比。
不过,这类诗词即使令人感动,但是大多数人也不必练习。
@老街味道
春风十里不如你,用了什么典故,是什么意思?
...在唐代,还真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私生活不检点,“
”是当时之人对他的评价。
可是,才华出众的他,写了一首诗,李白也自叹不如,他就是写就名作
的唐代诗人崔颢。
林黛玉认为:
而《黄鹤楼》就是一首“
”的佳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平调煞尾;也不顾什么对仗,这首诗全是古体诗的句法。
南宋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话说李白来到黄鹤楼,诗兴大发,准备赋诗,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感慨写得太好了,自己写不过他,留下了:
故事很传奇,不知真假。
但是,李白对这首诗的赞赏却是肯定的。
李白颇有一种想与《黄鹤楼》一较高下的样子。
崔颢22岁就中了进士,年轻时爱写诗,但是,非常轻浮。
据说,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诗人李邕知道他有才名,请他到家中做客。崔颢来了之后,献诗一首: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最少,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歌怜子夜长。
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
这崔颢也是,拜访当世的名流前辈,写一些轻浮的诗,怨不得人家生气。
但是呢,见一个爱一个,娶一个丢一个。崔颢离异非常频繁。
《唐才子传》记载说:
这离婚离到史官都侧目的,唐代诗人,崔颢独一份。
当时之人评价崔颢:有才无行。就是有才华,但德行不好。
这样一个花花公子的人物,感觉和《黄鹤楼》十分不搭。
可是,有一句俗语:
晚年的崔颢到北方边关游历一番后,诗风大变,“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让人称奇。
每每读到《黄鹤楼》,小编就感慨崔颢的幸运。
与那些寂寂无名的诗人相比,崔颢是那么幸运,只一首《黄鹤楼》就流传千古,连李白也为之点赞,真是令人羡慕。
精品公众号推荐,聆听心灵,感受文字之美。
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信:读完惊出一身冷汗!
失传已久的56首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他们的传记,比诗词更好看!
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大语文”终于有了版本,曹文轩主编!近200篇古今中外名作+名师导读
背下这千首诗词,你也可以挑战诗词大会
他们花几十年心血,把3000年诗词曲的精华录入这套传世经典!
重磅推荐:《东坡乐府·雅集》——继《花间集》后,又一必藏词集
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这4本书浸透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
一部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国地理,让孩子学习一举两得
12本字帖,103个飞花令主题,带你玩转诗词练就一手好字
...那一年,余秀华刚刚高中毕业,那一年她19岁,不谙世事。
她看不到生活的样貌,不清楚人生的未来方向,甚至不知道婚姻是什么。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是她唯一能够到达的远方。
那一年,父母擅自做主为余秀华招来一位上门女婿,来自穷苦山村的四川人尹世平,整整比她大13岁。
13岁的年龄差对余秀华来说不算什么,就算一个白发老头突然从天而降,她也没有任何不适或者意见,因为这是父母的决定,因为没有人在乎她尚未成熟的价值观。
父母说在农村,残忍的女人不好找婆家,能有人要就不错了。余秀华尝试着理解父母的方式,就像尝试理解自己身体的缺陷一样,她被动地接受了,在她心里面一个陌生男人的突然到访。
生活,日子,婚姻,丈夫,柴米油盐,风花雪月。从前无人和她讲过这一切,但她就已经完全走进去了。第二年,20岁的余秀华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而,他们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年龄上或者身体上的,更多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没有共同语言的两块石头,再怎么撮合还是会有裂缝。
尹世平没什么精神追求,平时外出打工,挣了钱就喝酒,喝醉后还要奚落余秀华一番,指责她什么事也不做,连补贴个家用都不能。
尹世平说,你是残疾人,我是正常人,我比你高贵多了。
余秀华说,没本事的男人才娶残疾的女人,你要是有本事,还会娶我吗?
结婚第四年,余秀华开始写诗,将所有的心事诉诸于文字,变成一段段流歌,献给夜空里遥远的星辰。在成名之前,她用颤巍巍的双手共写下了2000余首作品。
有一次临近春节,丈夫破天荒地把她接到了打工的地方,请她下了馆子吃了顿饭,这让余秀华感觉到了少有的温暖。可谁知刚吃完,尹世平就对她说:一会我们老板的车开过来,你就上去拦住他,把拖欠我的800块要回来,你是残疾人,他不会撞你的。
尹世平想要用余秀华残疾的身躯来博取老板残疾的同情,以要回属于自己的800块钱。通过这件事,余秀华终于意识到,在尹世平心里她只值800块,还不如一头猪。
这更坚定了余秀华想要离婚的信念。2014年,余秀华的诗歌大火,她一下子从农村妇女变成了闻名全国的诗人,这下她终于有了资本和丈夫谈条件。那时候,尹世平还在外地打工,可余秀华却是一刻也等不了了。
“你个尹老鬼,快点给我滚回来,这个月回来(离婚)15万,下个月10万!”
余秀华霸气地喊出了离婚宣言。随后,二人协议离婚,尹世平提出的条件余秀华都一一满足,最终他获得了15万分手费,还有农村的一座新房子。
除了余秀华自己,谁也无法体会这十几年生活的滋味,到底有多么苦涩,以至于她曾公开这样说:“我始终觉得,中国的男人配不上中国的女人,比如说我们能够奉献出来的,我们能够舍身忘死的,我们能够为爱情不顾一切的这些人,全部是女性,哪个男人敢这么去做?”
可是,可是,她一生中只经历过尹世平这一个男人啊!一个性格懦弱、文化水平不高的尹世平,怎么能代表“中国的男人”呢?
或者还有一种可能,尹世平带给她的痛苦,就像许许多多中国普通男性带给女性的痛苦如出一辙。所谓以小见大,所谓以点带面。生活自己不会走向无辜或平庸,只有身处生活中的人才会。
所幸,这一切终于过去了,余秀华告别了纯白,开始了五彩缤纷的新生涯。而离婚之后,原本相顾无言、争吵无度的二人,开始有了更多话题,甚至能在一起谈笑风生了。
一个被上帝、父母、丈夫、生活伤透了的女人,她写下的文字是否可以弥补过往的疤痕,这不能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文字可以告慰另外的那些即将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痛苦的人。
它(花生)跳了一下,落在窝外了
红得如一句没有说完的诺言
天那么蓝
老天,你在种我的时候
是不是也漫不经心
——《点种》
一个漫不经心的女人,却让我们更加专心致志,刻骨铭心的诗句,都是从生命的裂缝之中涓涓流出来的。
...7月28日,炎炎盛夏,热浪七月的最后一个周末,演员文章和演员马伊琍为大家心头来了一记凉风。
宣布离婚。
文章:吾愛伊琍,同行半路,一别两宽,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
马伊琍:你我深爱过,努力过,彼此成就过。此情有憾,然无对错。往后,各生欢喜。
看得出来,虽然离婚了,两个人还是心有灵犀默契十足,用了算不得太工整的几个断句,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2005年马伊琍和文章通过《锦衣卫》首次相知相识,第二年的《奋斗》让这对姐弟成为恋人,2018年两个人结婚,婚后两人恩爱无比。
好久不长,在2014年3月,也就是文章马伊琍婚后七年之痒时候,文章被拍的出轨演员姚笛。
三天后文章发布声明承认出轨并道歉,坦言辜负了家庭,辜负了丈夫和父亲的称呼,妻子马伊琍同日发文表示原谅,并说出来那句婚姻金句:
2019年,在文章出轨后的第五年,两个人终于还是离婚,婚姻不易,且行,且远了。
娱乐圈,最需要的是明星,最不缺的,也是明星。
文章被曝出轨,好男人人设崩塌,事业一落千丈
马伊琍虽然表面原谅,但内心的痛苦又能和谁说,对外要装成贤妻良母,对内还要看着这个曾经出轨的丈夫
近几年马伊琍事业也不顺心,没有合适的剧本角色,年级也越来越大,家庭事业的双重压力,马伊琍心力交瘁,换成马伊琍出轨,文章未必能做的比马伊琍强多少。
本来文章出轨之后,马伊琍就可以离婚,忍了这么久,不知道是为了孩子,还是想再为婚姻尝试一次,努力一把。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适合自己的人,不适合自己的人,遇到适合就珍惜,遇到不适合就果断放弃,对自己好,也对别人好。
两个人都是如日中天的事业,随着文章出轨姚笛,一切都不在了。
所以我就说骂,娱乐圈出轨这件事,无论男人女人,都不值得原谅,活该,害人害己,早点封杀得了,省的他们努力挣扎,大家都累。
前几天杨幂刘恺威,董璇高云翔,文章马伊琍,大大方方离婚分手,真的不丢人。
昨天就有小道消息,说文章有了新欢,和小女朋友暗度陈仓,我开始是不信的,但这些花边八卦,无时无刻不再刺激马伊琍,我估计这也是今天离婚的导火索吧。
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好聚就应该好散。
这婚,离得好。
...对不起,你是个好人。对不起,我配不上你。这两句话是现代最流行的分手语,大多数情侣都是以这两句话结束自己的感情。尽管两个人分手是不喜欢对方了,但是这样的分手方式难免会让人吐槽。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分手的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分手语,句句泪崩的那种。第四句都不忍心看,不忍直视啊。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句话出土于敦煌莫高窟,根据考证应该是唐朝时期的离婚书。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读不懂是幸运,读懂了那就是经历。当一个人对着自己曾经心爱的人,写出这样的话语,那该要有多心酸啊。两个人能相识,那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了,何况两个人结婚。这种天赐缘分,最后却要分开,那该要有多心酸啊。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开,然后去祝福他(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你,那又怎么可能会幸福欢喜。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这首诗出自金庸老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但是也有人说这首诗出自“孤篇压全唐”的人(张若虚)。出自谁手,我们就不去详细考证了。但是这首诗的意思,可真的让人心酸。爱情本应该长相厮守,如果你要是无心厮守那我便给你自由。一个人要有多无助,才能说出这句话。爱情本来就是相互的,要是你觉得你做不到,那我就放弃。很多人看着像赌气,但是如果真正相爱的两个人,怎么可能会去赌气说这种话。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这句话出自《有所思》,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从今以后,别再相思,我断绝和你相思。古代人说话一般都很委婉,如果不是伤心到绝处,那断然不会说出这种话。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就是:我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我就拿我的簪子送你做相思物。但是听闻到你有二心,我就烧毁了簪子。从此和你诀别,不再相思。我的家人应该知道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算了天亮就应该知道了。很显然异地恋男票劈腿了,自己就分手了,这个也符合现代很多异地恋的情侣,拿去收藏吧,以后难免会用到。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首诗是卓文君的诗,很多人觉得这有什么,不是很伤心啊。但是如果你要知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之后,你就明白这种情感了。司马相如一首《凤求凰》撩到了卓文君,然后卓文君与家庭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之后卓文君写了一首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是之后的司马相如辜负了卓文君,最后伤心欲绝的卓文君写了这首诗。最深情的是你,最绝情的也是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不起,你是个好人。对不起,我配不上你。这两句话是现代最流行的分手语,大多数情侣都是以这两句话结束自己的感情。尽管两个人分手是不喜欢对方了,但是这样的分手方式难免会让人吐槽。那么古代人是如何分手的那?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古代分手语,句句泪崩的那种。第四句都不忍心看,不忍直视啊。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这句话出土于敦煌莫高窟,根据考证应该是唐朝时期的离婚书。一别两宽,各生欢喜。读不懂是幸运,读懂了那就是经历。当一个人对着自己曾经心爱的人,写出这样的话语,那该要有多心酸啊。两个人能相识,那已经是莫大的缘分了,何况两个人结婚。这种天赐缘分,最后却要分开,那该要有多心酸啊。和自己心爱的人分开,然后去祝福他(她),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你,那又怎么可能会幸福欢喜。
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这句话出自《有所思》,是《汉铙歌十八曲》之一。从今以后,别再相思,我断绝和你相思。古代人说话一般都很委婉,如果不是伤心到绝处,那断然不会说出这种话。这首诗的大致意思就是:我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我就拿我的簪子送你做相思物。但是听闻到你有二心,我就烧毁了簪子。从此和你诀别,不再相思。我的家人应该知道了,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算了天亮就应该知道了。很显然异地恋男票劈腿了,自己就分手了,这个也符合现代很多异地恋的情侣,拿去收藏吧,以后难免会用到。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这首诗是卓文君的诗,很多人觉得这有什么,不是很伤心啊。但是如果你要知道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之后,你就明白这种情感了。司马相如一首《凤求凰》撩到了卓文君,然后卓文君与家庭决裂,和司马相如私奔。之后卓文君写了一首诗: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但是之后的司马相如辜负了卓文君,最后伤心欲绝的卓文君写了这首诗。最深情的是你,最绝情的也是你。
...《送妻》休书:一首因由颜真卿判决,而流传千古的离婚诗
他是唐朝人,一生苦读勤吟,却未能以诗文名世。而他为后人所知,完全是由于他因为颜真卿判决离婚的故事。更为戏剧性的是,他唯一一首流传于世的诗歌,竟然也是因为离婚才得以被记载下来。而这,一不小心却奠定了他临川文学第一人的历史地位,他就是唐代临川的杨志坚。
大历年间,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斯时,杨志坚可能已人到中年。杨志坚少时,酷爱读书,痴心不改,在抚州,也渐渐有点诗名。虽然他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却“寸禄未沾”。反而因读书作诗,耽误了一家的营生。
眼看着家里越来越穷,妻子不答应了,隔三差五,指桑骂槐:整天读书,能换来柴米油盐吗?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还不去设法赚钱?
可是,杨志坚手无缚鸡之力,再说,他眼中只有诗书,哪会半点赚钱营生。终于有一天,妻子绝望了,绝情地跟他说,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们离婚,你以后抱着书过吧。
唐时,虽女方可以提出离婚,但必须要男方同意才行。于是,妻子向他索要休书。
虽然妻子不愿意再与自己过下去,可是,杨志坚打心眼里并不想离婚,他只能采取拖延战术。只是妻子早已铁了心,她只想要一纸休书。最后,杨志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写了一首《送妻》诗,交给妻子:“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荆钗任意撩新鬓,明镜从他别画眉。今日便同行路客,相逢即是下山时。”
他在诗中,温柔地倾诉着夫妻之情,从容地诉说着人生志向。尽管在现实中一再碰壁,略显潦倒,但无怨无悔,淡然坦然。他希望妻子读了诗之后能理解他。可是,他忘了,妻子不是他的诗友粉丝。妻子斗大的字都不认识几个,哪里读得懂他的诗?
妻子拿着他写的“休书”,径直跑到州衙去办理离婚手续。她想着早离婚,早改嫁,早过上好日子呢。
这一天,大书法家、抚州刺史颜真卿正在大堂上正襟危坐,看了杨妻呈上这别样的“休书”,内心真是五味杂陈。在江右,竟然有崇儒好学爱诗至如此的杨志坚,这是这片土地的希望,也足以令他这位父母官倍感欣慰。可是,他又不免要感叹,老天为何如此不公,让杨志坚屡屡名落孙山,命运多舛,甚至,连结发妻子都不理解他,嫌弃他,要离他而去!
他同情杨志坚,更为杨志坚妻子的行为感到愤怒。若不惩戒,岂不伤风败教?他大笔一挥,写下判词:“妻可笞二十,任自改嫁。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便署随军。”判了打杨志坚妻子二十大板,任由她改嫁。又资助杨志坚粮食衣服,并且,在军队里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后人评价说,“四远闻之,无不悦服。自是江表妇人,无敢弃其夫者。”
据说,杨志坚后来考中了进士。这或许是真的,也或许只是人们美好感情的寄托,谁都愿好人有好报。这一年,距离王勃写下“光照临川之笔”已经过去了一百年。两百年后,临川文化开始迸发出绚烂的火焰,照亮了整个北宋文化的夜空。晏殊、王安石、曾巩等文化巨擘引领风骚百余年。哪怕是终身不仕的谢逸、谢薖等乡贤,也都因名节诗文为时所重。
人们多沉醉于这份绚烂,而往往漠视临川文化喷薄之前,所经历的近千年的漫长孕育。哪怕偶尔提起,人们记得的也是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这些曾经宦游抚州的名家巨子。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杨志坚和稍后的张顶等人。尽管他们只是星星之火,散发着微弱的光,在文学史上微不足道。但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抚州人,是临川文化真正的奠基者。正是王羲之、谢灵运、颜真卿等诸大家在抚州的宦游,激励、感染并呵护了杨志坚这样勤奋苦读的临川学子。
杨志坚这封“休书”,不经意中成为临川文学的处女作。更重要的是,他把勤学苦读的精神,深深地植入了临川文化的土壤,正是这勤学苦读的精神,滋养着一代代的临川学子,才有了临川文化的灿烂辉煌。
(本篇完)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