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生下前夫孩子,孩子长大要找爸爸,带孩子到前夫家时傻住
我叫赵艳,我和我老公是在打工时认识的,我们两个恋爱的三年才结的婚,婚前我们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可婚后我刚怀孕不久,老公就有了外遇。而且她还领着和他外遇的女人在我面前炫耀,我一气之下和他离了婚。
离婚后我原本想把孩子打掉,但又有点舍不得,他的父亲有错,但是他没有错,毕竟也是一个小生命,我实在不忍心,于是就把孩子留了下来。十月怀胎后,孩子出生了,是一个男孩。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大家可以想像得到有多么的不容易。但是我都一个人挺过来了。
不知不觉孩子3岁了,已经上了幼儿园小班。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时总喊着要找爸爸,问我爸爸去哪里了,怎么没有见过爸爸。孩子的这个举动让我瞬间泪崩了,又把我拉回到了几年前怀着他时和前夫离婚那段伤心的往事。
孩子不知道他的爸爸当年抛弃了我们母子。我即使再伤心还是那句话,孩子没有错,他如果看到其它朋友有爸爸,自己却没有爸爸,一定会伤心通过,父爱的缺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于是我就计划带着孩子去前夫家,让他们父子相见。
当我带着孩子回到前夫家里,眼前的一幕让我傻住,整个家已经破败不堪了,像是几年都没有住过人了。我就向周围的邻居打听,邻居说我前夫几年前就因癌症去世了,这个家早就没住人了。
到听前夫几年前已经去世的消息让我很惊诧,让我想起了我们当年离婚时的细节,当年我们离婚时,他让我把家里所有存款全部带走,原因就是我怀着孩子,即使让法院叛钱也应该我带走,这是他当时的原话,于是我就理所应当的把家里的钱全带走了。
我现在明白前夫当年的良苦用心了,他知道自己得了癌症,而我又怀孕了,怕孩子出生后,我和孩子跟着他受连累。就找了个陪她演戏的女人,来证明她外遇了,故意伤我的心让我和他离婚。而他就是想放弃治疗,让我带着家里所有的钱离开,他一个人承受病痛的折磨,直到离开人世!
我前夫的爱是伟大的,但却给我留下了没有陪他走过余生的遗憾。还好我们有了共同的孩子,我会把我们的孩子培养长大成人,有一天我会告诉他,他有一个伟大的爸爸!
...文|文儿
“离婚时为了孩子净身出户,孩子转身去找有钱有势的爹”。王女士说起现在15岁的儿子,就忍不住委屈。当初老公因为家暴,王女士提出离婚,由于经济条件比不上老公,王女士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就提出净身出户,并且为了不让孩子爸以后再和孩子联系,拒绝让男人出抚养费。就这样,他们很快办理了离婚手续,王女士带着5岁的儿子搬出去了。
一个离婚的单亲妈妈独自带着一个男孩生活,母子两人相依为命,过着艰难的生活。一转眼孩子上了初中,王女士偶然得知,这几年前夫接着东风,事业越做越大,已经成为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和儿子联系上了,儿子有时间就去爸爸那里,王女士只要教育儿子,儿子就反抗,你再管我,我就去我去我爸那里,再也不回来了。王女士对此觉得很寒心,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养了一个白眼狼,自己为了孩子净身出户,孩子转身就找有钱有势的爹,太寒心。
有一句话叫,宁跟讨饭娘,不跟要饭爹。很多大人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父母两人离婚,孩子都愿意跟着妈妈的。基于此,很多妈妈为了孩子的抚养权,那么就算净身出户也在所不惜。但前一段时间和一位离婚律师的朋友聊天得出了很残酷的真相。孩子其实是很势力的。孩子小时候喜欢陪伴,所以喜欢陪着自己的妈妈,小时候跟着妈妈,能保证自己活下去。长大需要钱,所以喜欢有钱的爸爸或者妈妈。哪怕平时做爸爸的再不管不问,不给抚养费,但孩子大一些只要发现,爸爸有钱有势,比妈妈过得好点,很多孩子都会去找爸爸,从爸爸那里得到更多的物质和钱财,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好。对很多孩子来说,小时候是有奶就是娘,长大就是有钱就是爹。
很多女性,离婚时母爱爆棚,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唯一和命,于是为了争夺孩子抚养权,甘愿放弃一切财产净身出户,甚至还大义凛然的不要男方的抚养费,以后和男方断绝关系。这样的行为看似很感动,但却低估了以后养孩子的艰难,高估了孩子的良心。
离异妈妈需要一边挣钱,一边照顾孩子,难免顾此失彼。生活在不健康的家庭,再加上困顿的物质条件,风餐露宿,食不果腹的,很难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到时候妈妈离婚时自认伟大的举动,以后可能把自己和孩子的生活拖入深渊。两人苦哈哈的过日子,而男人拿着钱和新欢潇洒过日子。
真正聪明的妈妈,会选择财产和孩子一起争,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抚养孩子。同时如果男方和男方对孩子有感情,不会要求孩子就和爸爸断了联系。毕竟就算夫妻两人离婚了,但孩子爸爸的身份不会变,孩子有权利获得爸爸的爱。同时孩子也有继承权的,孩子爸爸条件好,愿意给抚养费,能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妈妈何乐而不为,总比钱花在其他孩子身上好。而且妈妈肯定也希望孩子过得更好,孩子爸有钱有资源,本来就有孩子的一份,孩子去争取也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爸爸也有义务帮扶自己的孩子。
【话题讨论:你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育儿事.无小事!事事需谨慎,教育事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育儿是一门“艺术”需要父母长期的学习,终身的修炼.没有什么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Start·——————
近年来,离婚率呈逐年走高的趋势,这是因为一些年轻人,交往没几天就闪婚,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两个人性格不合,所以就以离婚收场。
这时候很多夫妻可能会有孩子,就牵扯到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才是最大的,而孩子的抚养权,仅次于财产的分割。离婚后,为什么妈妈会将孩子留给爸爸?
但是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妈妈舍不得孩子,如若孩子还在哺乳期的话,一般孩子都会有妈妈抚养。而当孩子已经不需要哺乳的话,而且夫妻双方都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如果双方都不肯让步,则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跟着爸爸的概率更大一些。
之所以会判给爸爸,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就说女人没有经济实力,可能无力抚养孩子,所以就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了爸爸。
离婚后,为什么妈妈舍不得孩子,可孩子最后还是留给了爸爸?
他大我10岁,认识在一起8年,大儿子三岁,双胞胎女儿三个月,最近心灰意冷打算离婚,之前有讨论过小孩两个人分,但是他不同意他想一个人都他自己抚养,我知道我跟社会脱轨了那么多年,我也没经济能力,孩子估计也不会判给我。
但是如果可以我想争取要两个女儿或大儿子,如果争取不到也只能放弃,好好去上班以后有能力了再去找孩子,没有哪一个女人会放弃自己用命拼来的孩子!
为的生孩子的时候,她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而你却一直工作积攒自己的资本。离婚了孩子跟你,你什么条件都答应她,那是因为在她帮你生育子女的时候积赞了资本,你有资本,何愁养不了一个孩子?
她作为母亲,为你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而放弃了自己在社会学习经验积攒资本的机会,她要孩子,其他的你都拿走了,她拿什么来养孩子?所以她不可能什么条件都答应你,因为她还需要带养孩子能生活的基础条件。
女人要孩子的,得娘家有人带,不然自己还要带孩子,还要挣钱养孩子,顾不过来,关键还得看娘家人愿不愿意带,有些人会说女人带孩子工作的也有,那是经济条件好的,很多离婚的女人,都是结婚了就备孕要孩子,然后带孩子,没工作,等到离婚了,一时半会找工作都是问题,别说还带着孩子了
许多女人离婚后养活自己都难,为了找到下一个长期饭票,丢开孩子是必然的!
你老婆没房没钱,没工作你让他带孩子睡大街么,自己生活无着落,拿什么养孩子,跟你虽然不富足,好歹也有落脚点。女人并非无情,而是无奈。谁不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家。经营一段婚姻需共同努力,包容对方,说的容易做到很难。
前夫出轨,我拼命争到抚养权后,孩子每天都哭的死去活来找爸爸……这个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你想给的爱别人并不需要,关键还是自己拿命换来的娃娃。哎……
@网友笑谈人生:取款机里出来钱,当然是归插卡人,难道归取款机?这位网友的评论太到位了!
如若离婚之后,你选择要孩子吗?对此问题,你是否还有其他疑问或补充,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大家也可以关注小编,每天会跟大家分享一些育儿知识。
——————·END·——————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育儿事.无小事!事事需谨慎,教育事无小事,事事皆育人!
...我是萌妈。
刘若英那句“如果没有如果,后来没有后来”,其实我一直没太明白。
直到有一天,我朋友和我讨论如果她父母没有离婚,今天的她会幸福吗?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曾想过「如果」。
中国离婚率直线上升了14年,民政部2018年发布的全国「离结比」:离婚(380万对)/结婚(1010.8万对)=38%,再创历史新高。
让我更惊讶的是,一位律师朋友告诉我:她律所经手的离婚案件中有孩子的家庭占八成。所以今天不想谈为什么离婚,而是想说说离婚家庭里的那些孩子。
是不是真的像大多数人第一反应,一旦父母离婚,孩子注定不会幸福?
这份以100人调查为基础,4个我身边真实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或许会让你发现,我们嘴里的离婚,好像跟想象中不一样。
为了让今天的文章有一丝暖意,我特地找了几部电影来渲染今天想写的故事。
▲梅姨早期经典作品《克莱默夫妇》,典型的「如果」影片:单亲家庭的父亲带着孩子相依为命最后和母亲重归于好故事。人生中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是爱情的结晶!纯洁、善良、天真。(建议夫妻每年温故而知新)
在你告诉我2018年离婚率为38%时,我很惊讶。我从没想过自己会离婚,离婚时孩子很小,不会说话。我们都明白,孩子需要爸爸也需要妈妈。更需要爸爸妈妈在一起。
曾经我以为儿子那么小,肯定不懂大人之间的恩怨纠葛,只能简单理解他眼前所发生的事,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从不争吵。
所以我会回答你:“会”。
▲《革命之路》莱昂纳多与温丝莱特继《泰坦尼克号》后的再度合作,看完电影很多人开玩笑说,当初的杰克如果爬上木板,最终的婚姻也未必幸福。很多时候爱情跨到婚姻只是一时的冲动,但当你得知维持婚姻需要你用一辈子去呵护时,大家都开始逃避甚至是希望对方迁就自己。慢慢的,婚姻成了一种双方的枷锁。
离婚后因为孩子太小,所以在两边轮流住。我们不断地告诉孩子我们很爱他,父母的分开只是因为各自的生活要追求(其实我们都知道他并不理解,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点)。
就在离婚后的某一天,耳边突然间传来一声“papa”;就在某天翻相册时,无意间发现我儿子看着自己的照片会笑了;之后与他在一起的时候,我和他的笑容越来越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77.51%的夫妻是因为“感情不和”提出离婚,排在第二位的是“家庭暴力”(14.86%)。
所以不无论是冷暴力还是暴力,都是当今婚姻终结的原因。我们并不提倡离婚,但孩子不应该在暴力中成长。如果不离,请好好爱下去。
决定离婚时儿子1岁2个月,3个月后,我们正式离婚了。我和他爸都很忙,所以一直在老家的儿子对这一切一无所知。
现在他7岁,我从没在他面前提过离婚这个词,也没有在他面前埋怨过他的爸爸。相反,我告诉他自己的爸爸是个多么优秀的人。
我和爸爸只是有不同的追求,爸爸想要在国外做项目,而妈妈想留在上海,所以不能生活在一起。就像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有天也可能因为搬家会与你暂时离开,你们会陌生,但友谊会长存。
只要有空我就会带他去世界各地,尝试各种不同的体验,他心胸开阔了,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提高很多。
▲《蓝色情人节》一部叙述着7年之痒的夫妻,在有了孩子后,激情不再。本想借着情人节修复感情,怎知人生期望不同的两个人却因此走向了婚姻危机的边缘。婚姻最容易让我们妥协一切,直到有一天我们爆发才知道,原来彼此早已形同陌路。不知何时我们不再相互了解。
有天孩子跑到我面前说“其实我不在乎自己有没有爸爸,只要妈妈开心就好”。
我不会向儿子控诉他的爸爸多么没有责任感,但也不会让儿子在那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所以就算是为了孩子,也要离婚。
为什么年轻人结婚越来越晚了呢?《人民日报》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从收到的答案来看:“没遇到合适的人”(29.50%)和“没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23.40%)占比最多。
婚姻有时候不得不现实的面对问题,你们不是两个人了,所以必须做出改变,不然你的孩子并不会因为有一个健全的家而变得更好。
在我初二的时候,有天妈妈问我“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了,你会不会伤心,你会不会不想让我们离婚?”。
那一刻我知道,这一天终于来了。
这十几年来,他们不吵架,我好像是早有准备,却也有问题要问他们,于是我开口“我跟谁?”
现在的我24岁,一个人在上海,每次给他们各自打电话时,电话那头最后都会问一句,“有没有给你爸/妈打电话?”他们离婚后的十多年来,就像他们离婚时对我说的那样,
。
▲被中国和韩国疯狂翻拍的小制作电影《完美陌生人》。又一部以手机隐私作为婚姻话题的电影。这个时代多少夫妻能随便看对方的手机?手机成了夫妻关系间绝不能触碰的黑匣子,既然我们有那么多的小秘密,那我们彼此还能否忠贞地走下去?难道婚姻成了我们彼此的利益、政治的维系吗?
我从没体验过一家人出去玩的那种幸福,也从不羡慕,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确幸。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城镇化水平对离婚率有着重要影响,城镇人口每增加1%,离婚率就会上升0.41%。
但我想说的是,婚姻是夫妻的事情,其实孩子早就能理解一切。三个人同在一个屋檐下与其等待,还不如重新构建更好的生活。
大三暑假我照旧没有回家,接到了一通爸爸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弟弟考上大学了,还有他们半年前离婚了。
我沉默了5秒后,替他们松了一口气。然后只说了句:知道了,挂了后给弟弟打电话。
上小学的我,放学后在同学小区里的石凳上写作业到天黑也不想回家,必须把作业写完,这样回家就可以直接吃饭睡觉了。我知道只要我睡着了,他们就不敢大声吵架。
上大学的我,大大小小的假期也不少,室友忙着收拾回家的行李,我总有借口留在学校里。有点想爸妈和弟弟,但又
我不想回家也不想恋爱,如果爱情最后是自相残杀,我情愿一个人逍遥自在。
▲《将来的事》很真实,我们总以为婚姻家庭是人生的终点,谁知道有一天你却被告知你只是过客,你发现你都在为别人而活着。你觉得累的喘不过气的时候,却不知道新的生活就在明天,你会变得更美,更好,只要你相信将来!
离婚后,妈妈用原来的小别墅开了民宿,每天小日子风生水起。我在盼着他们分开,她也在等待弟弟高考完告诉我们他们的结果。
离婚两年后,妈妈跟小他三岁的男人再婚。比以前更臭美,说话也更温柔。我才发现,原来这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遇见让我温柔如初的那个人。
这次采访中,也有为了争夺抚养权每天在孩子面前上演狗血剧情的父母;也有每天埋怨前任不负责任,指责孩子不听话的妈妈。
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一位妈妈对孩子说的,“你看人家爸爸妈妈离婚也整天乐呵呵的,你再看看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些话,在孩子心里远比父母离婚带来的伤害大得多。
▲最后希望大家能看一部影片《45周年》有时候婚姻真的需要你直接的面对,因为逃避只会让更多的人受伤。爱情,婚姻,家人指一种进化的过程。
写下这些,不是鼓励正在婚姻边缘的人大胆离婚,而是想用最真实的故事,呈现给那些已经离婚的家庭,总觉得愧对于孩子的爸爸妈妈。
...文|张平
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女人一定要嫁给一个把你当闺女一样宠着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才是真的爱你。
每个女人都希望婚姻幸福,希望自己能成为婚姻中被宠着的那个,但是“丈夫把妻子当成闺女一样宠着”,
。
在父母眼里,子女不管多少岁,都是没长大的孩子,尤其是父亲眼里的女儿,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然而婚姻的底色终究是现实的生活,子女的家庭矛盾,要让他们自己解决。
如果真的要求男人像父亲一样宠着妻子,并且把这当成理所当然,反而会是一场“灾难”。
小李今年28岁,曾经有过一段维持了一年多的婚姻,对于这段失败的婚姻他说:“女人嫁了妈宝男是一场灾难,男人娶了爹宝女同样也是一场灾难。”
小李和前妻筱筱是相亲认识的,在交往过程中筱筱虽然有时候爱耍小脾气,但是小李没放在心上,觉得恋爱中的女人应该都是这样,结婚之后踏踏实实的过日子就好了。
在婚礼上,小李的岳父拉着他的手说:“
”
对妻子好是每个已婚男人的责任,小李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他答应的很痛快,可是没想到这句话成了他婚姻灾难的开始。
结婚之后,筱筱还是和婚前一样爱耍小脾气,两人之间只要有矛盾,不管对错都必须是小李低头认错,不然两人一定会冷战。
筱筱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长这么大,爸妈都没说过我什么,我凭什么被你欺负。”
在筱筱眼里,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被欺负”。
小李希望筱筱能明白,她不仅是父母的女儿,还是一个妻子,将来还会是一个母亲。而且幸福的婚姻,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势均力敌,一味的妥协只会给之后的生活造成更大的问题。
于是之后有几次筱筱无理取闹,哪怕两人之间冷战,小李也不“认错”。
本来小李想的是让筱筱冷静下来看清现实,可没想到筱筱把矛盾延伸到了娘家,一通诉苦之后,筱筱的父亲打来电话:“小李,结婚的时候你可是答应了我的,你得宠着筱筱。”
岳父发话,小李只能顶着奚落,主动找筱筱求和。
这样一两次之后,筱筱把“
”当成了解决家庭矛盾的致胜法宝。
筱筱觉得自己“拿”住了小李,实际上这样一次又一次不分青红皂白的退让和妥协,已经把小李对婚姻的希望磨灭了。
小李和筱筱离婚的导火索是,两人攒了几万块钱打算买车,筱筱在没经过小丽同意的情况下花了一万多买了一个包,两人为此吵了起来。
小李倒不是心疼钱,毕竟包已经买了也退不了,让他生气的是筱筱买包之前没和他商量。
而筱筱却觉得,小李就是心疼钱
,绝对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埋怨自己,
筱筱的父亲在电话里对小李说:“女婿,我女儿是宠大的,她发脾气你得顺着,不就是一个包吗,你要是买不起我把钱还给你!”
筱筱父亲的话让小李难以接受,结婚一年多所有的矛盾都是必须要让他认错,筱筱是父母宠大的,他也是父母的宝,日常生活中他可以宠着筱筱,但是如果在是非对错上一直都是自己妥协,那么这样的婚姻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李在电话里
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之后小李提出离婚,不管筱筱的父母和他自己的父母怎劝都不妥协。
有些父母总是觉得自己把孩子养大不容易,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欺负”。
父母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生活中不能把这种感情放大,更不能让子女婚姻中的另一方,无底线的向自己的子女妥协。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是父母眼里的宝贝疙瘩,你的孩子对你来说很重要,别人的孩子同样也是。
父母有父母的人际圈子,子女也有子女的人际圈子,尤其是子女结婚之后,父母要学会放手。
过度的干涉子女的生活,只会让子女的边界意识变得薄弱。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再亲密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交集也有独立的部分,我们必须尊重彼此独立的部分。
婚姻的经营在于夫妻之间相互扶持,做父母的的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帮上一把,但是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子女的婚姻中。
女人单方面的享受丈夫像父亲一样的宠爱,真的是好事吗?为什么很多女人在小时候和父亲的关系很好,长大后和父亲的矛盾不断?因为
。
大多数父亲宠爱女儿的逻辑是:宠你、养你、对你好,但是你要听我的,我拥有对你的控制权。
长大之后自我意识觉醒,想要获得判断权、决策权,如果父亲再不放手,势必就会发生矛盾。
如果女人在婚姻中要求男人做到父亲一样的宠爱,那么你就不能完全做自己,你要像小女孩一样,唯唯诺诺的接受安排,这样的相处模式成年人是无法接受的。
哪怕你能接受这样的相处模式,在这样的婚姻中,一开始可能是快乐的,因为有依靠,但是在之后的生活中,你将被困锁在大海里的孤岛上,如果他抽身你将一无所有。
如果你要求一个男人在宠你的时候像父亲,在做决定的时候尊重你,那么这是不合理的。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
真正能够幸福的婚姻势均力敌是基础,婚姻需要宠爱,但绝对不是丈夫单方面的像父亲一样宠爱妻子。
--END--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