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年龄的计时器
他的法律年龄也开始了
其实
尽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但仍然具有法律意义。
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另外,为体现对“胎儿”特别保护,我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婚姻法》第条规定:周岁以内,婴儿的父亲不得向母亲提出离婚,但母亲提出离婚或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父亲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第五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另外,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条的规定:“学龄前儿童在道路上行走,须有对其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人带领。”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岁以下的为未成年人,年月日起实施的《民法总则》规定,岁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满岁的人可以合法地骑自行车、三轮车上路了。也就是说,年龄未满岁的小孩在道路上骑车是违法的,否则一旦发生事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此希望家长要负起监护责任,不要让未满岁的孩子骑车出行。
岁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很危险的年龄。因为从这一岁数开始,人们将可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行政法、刑法上的责任。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由于刑法只规定了拐骗儿童罪、拐卖儿童罪和拐卖妇女罪,所以,拐骗十四岁以上的人或者拐卖十四岁以上的男性人,都不能追究刑事责任。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因为从这一年龄开始,人开始有了劳动的权利,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可另外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与国家管理,担任公职和社会职务的资格(包括担任警察、律师、公务员),办理公司、企业。于每年月日以前年满十八岁的男性公民,应当被征集服现役。
在婚姻领域,男性比女性要迟两年到岁才获得结婚的权利能力。未达法定婚龄,无论男女,以夫妻名义同居者,无论是还举办过婚礼,或者通过弄虚作假骗取了结婚登记,均不能获得合法婚姻的效力。同时国家鼓励晚婚,超过法定结婚年龄年后结婚的属晚婚。
如果你事先已从法学院校及其他大学毕业并获得了相应的学历,并通过司法资格考试,你可能被任命为法官或者检察官。当然你还必须同时具备其他条件,如具有中国国籍、拥护中国宪法、身体健康等(见《检察官法》和《法官法》规定)。
如果你有志报国、为全国人民效力,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通过法定的程序,此时,你有资格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宪法》第七十九条规定)。
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现行《刑法》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去世以后,生前的财产若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将按照《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按照以下顺序继承: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既没有第一顺位的继承人,也没有第二顺位的继承人,
懂法、守法
是每个公民必备的一种素养!
...从生前到死后,民法典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和社会历程。岁成年之前,无论是还未出生的胎儿、不谙世事的孩童,还是蓬勃朝气的少年,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条的民法典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记者梳理发现,出生前、周岁、周岁、周岁、周岁这些年龄节点在民法典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案例:李明与刘丽结婚后不久,丈夫李明遭遇车祸不幸身亡。而此时妻子刘丽已经怀有个月身孕。之后,刘丽因为丈夫遗产分割的问题,与公婆发生矛盾。此时,若对李明遗产进行分割,刘丽腹中的胎儿有继承权吗?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娩出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第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这一规定也被解读成为近年来基因编辑等科技划出红线,也为一个生命的最初提供了法律保障。
案例:张亮和郭霞“闪婚”后因性格不合,争吵不断。郭霞生下孩子个月后,张亮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会同意张亮的离婚请求吗?答案是否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这一内容与婚姻法的规定相同。这是对男方在女方怀孕、哺乳期等情况下,提出离婚的一种限制,是对妇女、婴儿和胎儿利益的保护。如果在上述期间,女方提出离婚或者女方有重大过错经法院确认的情况下,可解除婚姻关系。
案例:岁的小明为了买零食吃,偷拿父亲一只两万多元的手表卖给一家修表店,家长知道后认为孩子还不懂事,希望退钱后店家把手表归还。小明父母能要回手表呢?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周岁是民法典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年龄节点,是一个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界线。另外,父母离婚后未成年人子女抚养的问题、未成年人被收养的问题,也涉及周岁这一年龄节点。
案例:因为抚养问题,岁小刚的父母吵得不可开交,在法庭上寸步不让。但小刚更愿意和父亲一起生活,他的意见法院会重视吗?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离婚后,不满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民法典对父母离婚后,子女抚养的问题以年龄划分了三个阶段:不满周岁的跟母亲。已满周岁的,父母有分歧,要按“最有利”原则判决。已满周岁的子女自行决定。
以年龄划线,民法典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给司法审判机关以明确的审判标准。
案例:岁的小磊拿父亲的手机偷偷在游戏网站购买“皮肤”、“武器”等道具,充值近万元,父亲发现后能向游戏网站要回这笔钱吗?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小磊用自己平时积攒的几十元零花钱去超市买玩具,父母可以要求商家退款吗?答案是否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案例:小华是一名被解救的被拐卖孩子,遗憾的是一直未能找到亲生父母。小华想拥有一个家,已经岁的他还能被家庭收养吗?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第条规定,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禁止借收养名义买卖未成年人。
现行收养法规定,被收养人年龄为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意味着对周岁以上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无法被合法收养。民法典第条删除了“周岁以下”的年龄限制,放宽至未成年人。
民法典第条规定,收养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第条规定,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是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案例:小周高中没读完就外出务工,如今岁的他已有了自己的一家小店。小周想用自己的收入买一辆车,但父母不同意,小周能自己决定吗?答案是肯定的。
民法典规定,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民法典第条规定,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案例:小丽在岁时遭到邻居家叔叔的性侵,但由于害怕和羞耻,小丽一直没有将此事告知父母和其他任何人。如今,小丽已经岁,她想向当年性侵自己的人主张损害赔偿,这么多年过去了,法院还受理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而言,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民法典第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周岁之日起计算。这就意味着未成年时遭性侵周岁后仍可起诉。
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因为心智不成熟,遭受性侵害后害怕或羞于告知其监护人,就算告知,有的监护人考虑到孩子的声誉而选择忍气吞声,而且由于性侵害的隐蔽性,有的监护人可能不能及时发现侵害事实。民法典这一规定从立法层面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也可以起到对潜在违法作案者的威慑警示作用。
案例:小刚今年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的家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被隔离,谁来照顾小刚呢?
相比民法通则,除法定监护、意定监护、指定监护外,民法典增加了遗嘱监护、协议监护、临时监护等多种形式,确立了“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护为补充,国家监护为兜底”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体系。
小刚遇到的问题,可以依据民法典中“临时监护”的规定解决,涉及这一制度法条主要有以下三条:
民法典第条规定,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在指定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第条规定,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条规定,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
“临时监护”是民法典新增加的监护措施,是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护的临时补充,确保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护缺位时未成年人能够获得有效监护。(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北京晚报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