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耳朵,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中耳炎,是指鼓室黏膜炎症,另外,还可以细分为急性或慢性中耳炎。那么是怎么产生这一病症的呢?是因为当自身抵抗力差时,病菌进入鼓室,产生炎症,会产生耳内疼痛,听力减退,口苦,甚至耳内经常性流出脓液。如果治疗不及时,这症状会延迟多年,尾大不掉。让“烂耳朵”恶名远扬,让人不寒而粟,那么平时应该怎么预防呢?
一、培养健壮的体魄
当人体内的抵抗力减弱导致细菌入侵的话,就会产生炎症。所以,平时要加强锻炼,像跑步,健身等,培养健壮的体魄,加强自身抵抗力,从而把细菌抗拒在人体第一道防线之外。
二、呼吸道感染时要及时注意治疗
很多人不明白“烂耳朵”和急性呼吸道感染,鼻炎,鼻咽炎有什么关系,殊不知,它们同属于呼吸系统,是相通的。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会向一旁的咽鼓管延续,当咽鼓管咽吸管腔黏膜充血,膨胀,而且伴有纤毛运动障碍时候,会导致病菌进入中耳,形成中耳炎,所以不得不防这些容易引发中耳炎爆发的常见疾病。
三、勿要在污水中游泳或者玩跳水
炎热的夏日,很多人去河流或者游泳,用来降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不干净的水源含有多种病菌,很有可能趁虚而入入侵,特别让耳朵进水或者一不小心吞了几口水,从咽喉管侵入中耳等,特别注意的是,平时洗澡,洒水器也不用对着耳朵,防着耳朵进水,没及时处理的话,也容易诱发中耳炎。
四、预防外伤到耳朵,造成鼓膜破坏
很多人由于各种因素外伤了耳朵,如一不小心擦伤,或者打闹弄伤等,外伤耳朵让耳朵出现耳鸣或者短暂失聪算是小事了,就怕把鼓膜刺破了,让病菌由外耳道长驱直入中耳,造成化脓流水,最终造成中耳炎,到时就不好根治了。所以这个预防意识强,护理得及时。
五、注意急性传染病
像流感,麻疹,猩红热这些急性传染性等,都可以通过咽鼓管途径引发中耳炎并发症。更为严重的像急性化脓中耳炎就是猩红热,麻疹等传染病的局部症状体现,这些病严重可深入骨髓,可以引起坏死性病变,所以不得不防。
...中耳炎是常见的一种耳科,常常伴随,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小病,吃几粒消炎药就可以治愈。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耳炎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人们常把中耳炎和咽炎、鼻炎合称为耳鼻咽喉科“三大顽症”。
上一般把中耳炎大致分为三类:普通型中耳炎、溃疡型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这三种类型的中耳炎在病理表现方面很相似,均是出现耳朵流脓、听力下降。在体征上三者唯一的区别是普通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没有臭味,而溃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流出的脓液带有恶臭味(类似臭味)以及血丝。普通型中耳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而转为慢性中耳炎,持续时间长了就会朝着溃疡型中耳炎发展,炎症开始慢慢破坏骨头。再到后期便会形成胆脂瘤型中耳炎,进一步破坏骨头,从而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最容易得中耳炎的要数儿童,因为在幼儿时期,儿童的咽鼓管是平的,当鼻腔内有病毒时就容易逆行到耳朵,引发中耳炎。伴随着成长,咽鼓管会渐渐长出斜度,这样就会减少耳朵感染的概率。然而,有些在发育时期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的人,咽鼓管依然过平,从而导致耳内易受感染或是腺样体肥大,堵塞咽鼓管两端管口,导致病菌无法及时排出,引发炎症。另外,外伤性原因及耳朵内长期进入脏水也会导致耳膜发炎、穿孔,都会引发中耳炎。
由于中耳炎的病理表现不太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一旦迁延不愈,引发的实际伤害会更大。专家提醒,如果发现有耳朵流脓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就医,并通过拍摄耳部CT来确诊病情。
...导语
中耳炎是常见的耳部疾病,那么得了中耳炎严重吗?导致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中耳炎的发病率在儿童时期较高,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要引以重视,多加了解。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下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
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
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炎炎夏日,游泳的人也越来越多,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的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有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轻重不一。可有怕冷、发热、乏力、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鼓膜一旦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如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加重,耳痛剧烈者夜不能眠,烦躁不安。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顿减。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可为黏液、黏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开始感耳闷,继则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者耳聋可被忽略。有些患者可伴眩晕,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一般为传导性聋。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多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出现听力下降,可有“自声增强”现象。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耳聋的严重程度常有波动。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中耳积液黏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儿童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注意力不集中,或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可有轻微耳痛,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在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耳痛。
耳内有闷胀感或闭塞感。
一般不重,可为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少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但是持续时间甚短,仅为数小时或1天左右。
急性期鼓膜周边有放射状血管纹。鼓膜紧张部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方移位;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者鼓膜乳白色或灰蓝色,不透明。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鼓膜活动度受限。
常见的方法有徐清宣堂红棉散。用消毒棉签将耳道洗拭干净,用消毒棉签将耳道洗拭干净,以纸卷成细管或用细塑料管,摄入适量药,吹入耳道深部即可,每日一到两次传统中药“徐清宣堂红棉散”传统中药“徐清宣堂红棉散”通过补益正气、驱除邪毒、补托排脓和收湿敛疮等功效,调理机体阴阳平彻底解除致病隐患。此方疗效显著,故长久流传于今,广泛成为人们治疗中耳炎的首选中药。人们治疗中耳炎的首选中药。
也是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药物主要是通过祛除耳朵内脓液,抑制其继续分泌毒液,使耳朵保持一个干净的环境,然后使患处慢慢愈合的治疗过程。物理疗法,主要是通过现代医学治疗技术,清楚脏物,改变患处内环境,使其逐渐恢复正常的治疗方案。不过这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都不是很好,所以,一般患者并不采用此方法治疗。
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影响听力,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