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 954310

您当前的位置: 顶匠首页 > 行业咨询 >

我国每年工伤数据? 全国工伤发生率?

2021-09-28 01:49:47 来源:顶匠律所 浏览:315 咨询电话:954310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当前,技术工人缺口越来越大,已成为悬在中国制造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郭煦

每年春节一过,从四川到广东,从云南到福建……一趟趟务工专列、返岗专机、定制专车纷纷忙碌起来。

接回老员工,迎接新员工。对不少企业而言,开工后的头等大事便是招聘,招聘过程中,最短缺的便是高技能人才。

人社部副部长李忠此前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但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口总量仅为26%,从整个就业和经济发展需求看,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但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8%,这个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我国发展质量效率提高、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

当前,技术工人缺口越来越大,已成为悬在中国制造业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有关专家认为,在更高的层面上,要想突破这一桎梏,亟须打破旧观念的束缚,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改善技工的工作环境,优化技工的晋升渠道。

累、脏、穷,技工的标签?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职业资格,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人员被称为高技能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技术技能传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李忠表示,今年人社部将在增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质效、推进职业技能竞赛、开发新职业三个方面下功夫。另外,人社部还将于年内启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人社部职业能力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公共服务要求的技能人才”。

百万年薪!2020年12月10日在广州市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一闭幕,便有多家企业第一时间向物联网技术专业冠军选手刘思雨抛出橄榄枝,最终新大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凭借百万年薪突出重围,成功签下刘思雨。

“我校2021届毕业生早已落实了就业去向,一毕业就可转正。”广州市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温志刚表示,该校毕业生的求人倍率高达6∶1。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杨海莹对此也是深有同感,“有的企业会提前两年到学校预订毕业生,超过60%的学生会被企业提前一年预订,有的班级甚至学生一入学就被抢订一空。”

技能人才抢手由此可见一斑。

“‘技工荒’现象的背后,是劳动力市场日益凸显的结构性矛盾。虽然就业总量压力不减,但制造业、服务业却面临普工难招、技术工人短缺的现象。”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一级巡视员刘康说。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借着这股东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当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全球工业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下时,中国工业凭借自身的科技创新和结构调整,向更高的目标发起了新一轮冲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支撑国内命脉的产业日益显现出疲态。工人的大量流失成为企业心头的一根刺。初步统计,我国有2200多万技术工人缺口,很多企业一次性招聘大量员工,但不到一个月就流失了。为了留住员工,他们甚至将工资提高到了8000元。但即使面对这样的诱惑,由于多方面原因,也很少有人会毅然决然地进入这个领域。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企业不敢接单,重金购买的设备只能在车间折旧,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困境。

广州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与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政策有关,推崇精英教育,高校只注重学历教育,忽视技能教育。只有学习不好或上不了大学的人才会上职业技术学校。因此,在正式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技术工作就低人一等。再加上目前绩效管理的混乱,导致这样的群体在社会上遭遇太多的非议。“偏见形成得如此自然,绝对不是简单的个体因素,更多的应该是大环境。”

即使抛开教育环境的因素,当这些学生顺利毕业并开始工作时,他们来到的也是一个并不愉快的工作环境。嘈杂的机器轰鸣声、刺鼻的化学气味、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无时无刻不在消解着一个人的工作热情。

不可避免的是,由于工作始终是以设备为主体,所以大部分时间技术人员都处于被动劳动中,工作场所始终只在车间,与外界社会逐渐脱轨。

此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对健康产生不可逆的影响,长期暴露在嘈杂的环境中,短期内可能察觉不出任何异常,但长此以往,轻则引起神经衰弱,重则会导致耳聋。

为了节省防护成本,很多企业会选择性地忽视这些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威胁。

除了设备快速运转带来的噪音外,还有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工伤死亡人数为13万人,远远超过每年因交通事故(10万人)和暴力致死(7万人)造成的死亡人数。

在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中逐渐麻痹的神经失去了警觉性,意外就在一瞬间发生,在那一瞬间,如果没能及时地反应,付出的很可能是生命的代价。

另一个事实是,90后、00后开始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与工厂里枯燥、繁重、脏乱的工作相比,他们更喜欢在写字楼里工作。虽然工资没有工厂高,但更容易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方向。

结构性缺口的背后

技能人才需求旺,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提高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广西柳工集团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光安说,壮大技能劳动者队伍要存量、增量一起抓。

刘康表示,虽然2020年技工院校实现招生160万人,创近9年来最高水平,技工院校办学实力稳步提升,但培养数量还远远不够。“下一步,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大各方对技工院校支持力度,努力实现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发展。”

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此前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的地位不断上升。目前,技工院校的就业率是所有教育类型中最高的。

一边是大学生“持续就业难”,一边是“技工仍走俏”,表面上看,似乎是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脱节,其实,这其中隐藏着诸多问题。

河南漯河际华三五一五皮革皮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董良敏表示,随着业务发展、订单增加,该公司高级技工越来越紧缺,“我们现在有生产工人1100人左右,只有十多个工匠;如果有一半都是工匠的话,那么劳效就会大大提升,适应市场产品转化就会非常顺畅”。

为了尽快弥补高级技工人才短缺,各级政府也为此做了不少工作。漯河技师学院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漯河市政府主办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综合公办院校,在校人数10000多人,像这样的学校在河南不少于20家。

漯河技师学院副院长马占欣认为,修补“技工缺口”不能只靠“工匠精神”,更多的需要各级政府对政策的落实,“我们技师学院升成了高职,但是学历证书跟教育口不通,如何落实高技学生的大专待遇、技师学生的本科待遇,是个大问题。必须将制度政策真正落实下去”。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梳理发现,今年春季以来,各地高频率举办各类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涉及医护、机械、化工、电子、会计、市场营销、房地产、旅游、物流等行业,企业用工招聘需求强烈。一些企业特别是扩建、新建企业招聘人数更是达到上百人。

不过,许多电子企业却都不约而同地遇到了相同的问题与尴尬,那就是,“博士硕士满街跑,在电子领域当中高级技工却难找”。

在河北廊坊市举办的招聘集市上,企业对于具有一定专业性要求的技术工人开出的月薪大多在四五千元,比普通操作工的月薪两三千元要高出许多,但是不少企业招聘人员还是表示,技术工人不好找。

面对企业的吐槽,技术工人则有着自己的权衡。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已经有5年经验的曹磊正打算跳槽找一家待遇更好的企业。他坦言,企业对于技工开出的薪资看似不低,但与技术岗位实际付出的劳动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据了解,企业为技术工人开出的薪资当中大多包含了各种保险费、加班费等等,实际上每月发放到技术工人手中的薪水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高,从而导致技术岗位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矛盾难以解决。

而不少企业技术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员工队伍难以稳定也是导致企业技术岗位出现缺口的重要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问题在于,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意识不强,社会也没有形成人才导向的有效机制。“有些企业不愿意拿学费,不愿意让人才脱产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有些技能人才薪酬和待遇不高,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也不到位。”

打破技工成长“天花板”

“制造业技工走俏不能简单归因,这是一果多因造成的。要破解高薪招不到技术工人的难题,需要政府、企业、院校协同发力,联动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转变就业观念,相关部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建设和投入,提升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用人单位更应该改变只重视招录人才、不重视用心留人的短视和不足。唯有如此,制造业技工人才时常出现紧缺的现状才能真正破解。”上述专家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有关专家表示,要破解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除了抓好政策落实,还要破除一些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与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相比,技能人才仍存在待遇不高、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上述专家说,特别是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观念尚未根本转变。

“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强化激励保障,对提高技能人才队伍稳定性非常重要。”刘康说。

2020年,人社部印发文件,允许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农业、实验技术等领域职称评选,全面贯通高技能人才与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童天表示,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界限,破除技能人才成长发展“天花板”,建立起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既有利于激发队伍的活力,更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提高薪酬是提高技工岗位吸引力的一大利器。日前,人社部印发《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要求建立以体现技能价值为导向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大力提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和经济待遇。

《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明确提出,高技能领军人才是技能人才队伍中的关键少数,应提高其薪酬待遇,鼓励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技师学院机械装配与维修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夏兆纪建议,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支持力度,比照同层次职业院校标准落实经费,增加专项经费投入,不断完善生均拨款政策;创新国家技能培训资金的使用方式,畅通技能培训资金直达技工院校、企业和培训者的渠道,调动技工院校、企业和培训者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尽快制定相应的规定、章程,从政策上解决技工院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公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管理费的使用问题;要出台有利于技工院校招生就业的政策,营造浓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社会氛围;要改变技工教育单一的培养培训模式,研究制定校企合作的有效保障机制;要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技工院校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把技工院校的发展列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要加大对技能人才成长上升的政策支持和优秀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重技能人才、崇尚技能人才和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氛围。

技工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和国家共同努力,共同关心,营造全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爱惜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的氛围,让技能人才真正成为体面、受人尊重、值得自豪的人才。

人社部副部长汤涛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方面,加快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供给特别是技能人才供给上要做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十四五”的职业培训工作,现在正在开展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职业培训的力度还要加大,工作要做得更好。把技工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缓解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所谓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一面有人无事干、另一面有事无人干,要把这个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另一方面,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中,技术工人的供给要加强,塑造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优势。

“接下来,职业培训的力度还须加大。”刘康表示,“十四五”期间,要高质量、大规模、多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建立政府财政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社会捐助赞助、劳动者个人付费的多元投入机制,提升培训供给能力。

培训方式要进一步创新。刘康指出,要依托国家职业标准开发订单式、套餐制培训,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和产教融合基地,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5月上旬刊

...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伤预防工作,更好发挥工伤保险积极功能,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了《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五年行动》),部署“十四五”期间全国工伤预防工作。

《五年行动》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通过推进工伤预防工作,提高工伤预防意识,改善工作场所的劳动条件,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切实降低工伤发生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行动》明确了

,体现了

,一是提出了预防优先的理念,更加注重事前预防。从伤后保障到伤前防范,体现了对人的关爱、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二是建立了大预防的工作格局,更加注重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积极发挥作用,覆盖预防工作全链条、各方面,为做好预防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三是突出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员,更加注重关键少数。本期计划围绕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的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同时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一线班组长等重点岗位人员作为重点对象,实现培训全覆盖,通过抓住关键少数,带动工伤预防工作整体开展。

《五年行动》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加强组织领导,勇于创新发展,强化经费保障,建立长效机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制度体系,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采取一切适当的手段组织推进,切实提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促进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重点行业5年降低20%左右;

...
Tag: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

预约法律服务
立即获取报价

大咖律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