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居民事务中心法律援助站正式入驻临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周二、三、四上午将有值班律师在法律援助站为广大新居民进行法律援助、咨询,帮助广大新居民解决困难!
1、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2、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3、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4、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5、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6、请求医疗事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赔偿;
7、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8、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特定刑事案件。
1、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
2、刑事辩护、刑事代理;
3、民事诉讼代理;
4、行政诉讼代理;
5、仲裁代理;
6、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7、法律援助热线(待定)在线解答;
8、其他形式的法律事务
1、法律援助申请表;
2、经济困难证明;
3、身份证;
4、已在《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信息管理系统》申报居住登记或者《浙江省居住证》,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由其监护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代为申请户籍证明);
5、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及相关的证明、证据材料。
为大家介绍我们强大的专业律师团队!
黄孝军,党员律师,台州优秀青年律师,浙江东创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擅长刑事、民商
张威波,浙江昶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擅长家事纠纷、商事合同纠纷、刑事辩护等领域
林冰清,浙江昶日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擅长家事纠纷、商事合同纠纷、刑事辩护等领域
黄荷琴,2009年毕业于西南大学法学院,具有扎实的法学功底,专业领域为民商事经济纠纷,人身损害赔偿,刑事辩护等
陈梦娟,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擅长工伤赔偿纠纷、商事合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刑事辩护等领域
...原标题:法治浙江十五周年十大法治人物、十大法治事件、十大最佳实践公布
自2006年浙江省委作出建设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历届省委始终沿着习近平同志开创的法治道路砥砺前行,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法治浙江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涌现出一大批新时代先进法治人物,发生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法治事件,形成了很多既有开拓创新意义又有浙江辨识度的法治实践。
此次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地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展示法治建设可喜成就,总结推广法治建设经验做法,广泛宣传法治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助推法治中国示范区建设。评选活动启动以来,共收到各类推荐材料890份,其中法治人物189人、法治事件253件、最佳实践成果448个。经专家评审、网络投票、评审委员会终审、公示,30名(件)来自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法律服务、法学研究等领域的先进法治人物、典型法治事件和最佳法治实践脱颖而出。
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蒋建森作主发布。省委政法委一级巡视员,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陆剑锋主持发布会。
...福建立足区域优势,创造性运用“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的多元纠纷化解目标。
资料图片CFP/供图
改革开放40年来,福建省立足“山、海、台、侨”等区域优势,创造性嫁接运用“枫桥经验”化解矛盾纠纷。
自2012年以来,该省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102.6万件。在沿海,宁德、泉州等地整合海警、公安、海事、边防、海洋渔业、司法行政等涉海部门调解资源,陆岸联手、联调联处,实现“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的多元纠纷化解目标。
今年8月,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居民陈先生就离婚财产分割纠纷向市网调中心平台申请调解,平合受理后将案件分流到西天尾司法所。
该所立即线下入户了解案情,对夫妻共同财产排查分析、调查取证,并分别征求双方意见。针对陈先生的疑虑,司法所联络市网调中心平台,邀请福建众益律师事务所林律师在线提供相关法律解释,并从婚姻法的角度回答了他的疑惑,使陈先生对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和离婚时的分割原则有了清楚的法律认识,最终,双方就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在线上达成调解协议。一周后,双方在线下签订离婚协议书。
由于荔城经济开发区内共有企业300多家,劳资纠纷频发,司法所衔接劳动、安监等部门,在胜利印务公司等4家企业内部设立了企业调委会,在三山片区设立1个9家企业联合调委会,由司法所挂钩调解员、企业方代表、工会代表、劳动部门工作人员、开发区调委会调解员,联合组成调解组,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企业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年均化解欠薪、工伤赔偿等纠纷40多起,涉案金额达600多万元。
2016年下半年,该所对接莆田市网上调解中心平台,创新运用“互联网+调解”,对身在外地的当事人,由接待受理的工作人员指导其进入网上调解平台,进行线上视频互动,异地调解。或者依托市网调中心平台,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联动联调。
10月25日上午,西天尾镇司法所所长郑淑娟向本社记者介绍,近年来,该所通过调查、动员,把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各村(社区)的老人协会及平安协会的会长、“法律明白人”、律师、退休干部、教师以及社会上热心调解事业的志愿者共40名吸纳到调解队伍,建立“调解人才库”,由镇调委会聘任他们为兼职的特邀调解员,充实到专职调解员队伍中,并根据各人专长建立档案信息库,参与征迁、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相邻权等多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和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会诊”,优化调解工作组织。
曾先锋是荔城区司法局西天尾司法所的王牌调解员,今年还荣获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因名声在外,在线下调解本地矛盾之余,他还经常被外区县邀请参与线上调解,专门对各种疑难矛盾纠纷“攻坚”,被誉为药到病除的“先锋5号”特效药。像曾先锋这样的资深调解员,在莆田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网上调解平台,为社会平安和谐作出贡献。
化解矛盾,是“枫桥经验”的精髓,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无疑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为了统筹推进多元化解矛盾,福建专门出台了公调对接、诉调对接工作意见,规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机制。
2015年5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条例》实施,这是全国第一部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地方性法规。2017年11月,《福建省多元化解纠纷条例》经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多元化解成为《福建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修订的重要内容。
厦门市思明区有249家社会组织、500多个社区文体组织和一批服务社区居民的城市义工。曾厝垵文创村原为厦门岛临海小渔村,面积约0.3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发挥自治公约、市场机制、传统道德文化等约束激励作用,让群众成为“主角”。该村引进专家和城市义工协会、“绿十字”等公益组织,形成专家、居民、商家、游客共谋共建共管、多元深度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工作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十大创新品牌,脏乱差的“城中村”蜕变成文明和谐社区。
武夷山市开展“我和百姓聊聊法”活动,着力收集、挖掘本市民间纠纷调解文化,找到使当事人乐于接受的一种化解载体,提高矛盾化解的社会效果。前不久,通过吴屯乡司法所工作人员一番“摆茶聊法”,吴屯乡大际村村民暨某与同村村民翁某争执已久的山林纠纷问题迎刃而解,双方在调解室握手言和。
“这样摆茶聊天的调解方式很亲民,让我们少了红脸动粗、多了笑脸细语,更重要的是让矛盾得到最好最快的解决。”暨某说。
在开展“我和百姓聊聊法”活动中,针对重点对象、重点村居(区域),重点排查化解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茶山整治、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婚姻家庭、安全生产等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隐患问题,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协助村(居)处理解决一些长期的疑难信访积案、涉法涉诉问题,引导当事人依法、理性反映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大限度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今年以来,通过“我和百姓聊聊法”方式,武夷山市排查和受理矛盾纠纷1200余起,及时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提供法律援助意见100余件,依法化解信访疑难问题30余件。
宁德市开展信访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党政干部在内的志愿者,与信访人结对“五牵手”,促进信访事项及时就地化解。
龙岩市武平县实行“三无”创建与村民福利挂钩,对被评为“无讼无访”的村奖励5000元,全体村民一年内可享受农村信用社低利率贷款、财政补贴医保和基础养老金提高等三项惠民政策,有力推动全县“三无”创建活动。目前,全省已推动21个县(市、区)、802个乡镇实现“三无”创建目标,达标县(市、区)被国家信访局授牌表彰。
莆田等地引导企业和企业家协会成立调解组织,指导驻地和驻外商会组建调解网络。目前,全省建立各类调解组织2.02万个,其中行业性调解组织1982个,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551个。
三明、南平等地整合涉林调解资源,组建覆盖山区的调解网络,联动调处林权林地纠纷,保障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在台商台企聚集地,厦门、漳州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地聘请台商台胞担任调解员,调处化解涉台矛盾纠纷。
不光是在陆地,在海上,也有一套“网格化+海上执法”模式。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建立全市渔业船舶网格化管理模式,沿海各镇的村干部落实包干包片包船包人制度,进村入户开展渔民安全教育工作,对包片内的渔船进行网络化分类管理。
成立于2016年的石狮市祥芝渔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吸收劳动模范、老船长、村干部等各方人士,组成了一支50多人的调解员队伍,同时联合基层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多方参与,分工合作。
多年来,福建法院建立健全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制度,探索建立律师调解员制度,完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调解与速裁衔接等制度,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法院推出的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整合力量化解纠纷。全省各级法院已聘请各类调解组织884个,特邀调解员3554名。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法院共开展诉前调解27402件,其中人民调解组织接受法院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案件13579万件。
武夷山市人民法院不断优化调解力量,畅通法院与派出所、工商、旅游监察大队、12315消费者维权中心、度假区管委会、司法所、村委会、街道等多方“联动线”,形成强大的调解合力。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创建商事审判诉调对接的“泉州模式”,即“三三制”模式,将地缘与商缘相结合、将诉讼调解与商会调解相衔接、将司法公信与商务诚信相提升。
晋江市人民法院、石狮市人民法院等8家基层法院先后设立商事调解员制度,商事调解“辐射型”体系基本形成。
龙岩市上杭县人民法院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工作方式,大力推进多元调解平台的衔接,实现案件诉前分流,关口前移,减少纠纷诉讼。
连江县人民法院引入“执行天眼”系统,借助高科技手段,对被执行人手机号码定位,搜索被执行人的行动踪迹,提升执行效率。
为使人民法院离群众更近些,群众打官司更方便快捷些,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精准服务便捷服务品质服务全面推进全省法院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落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
莆田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三大移动通讯运营商签订《执行联动战略协作协议》,促进查人找物、腾房退居的高效顺畅运转。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税务机关建立执法协作机制,解决制约执行财产变现中的涉税问题;与保险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善“保全+救助”等保险新机制,化解执行风险。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