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社保是什么?下面跟珠算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我们说辞职后怎么处理的社保,一般是指职工社保,国家要求企业给在职员工缴纳的五险,具体包括
通常情况下,一旦社保中断,医保相当于也就中断了。医保是有三个月的缓冲期的,社保断了两个月会暂时不能使用。社保断了两个月属于基本医疗二档中断缴费,
医保卡需要在补缴后才能使用。重新缴费后中断的日期会与之前缴纳社保的医保保险合并,并不会影响使用,从这方面来看,社保中断了两个月要补缴。
很多地方的社保缴纳比例不统一,大致算一下,“五险”一般是在个人上年度月均工资的11-12%之间,“一金”是范围在5%-12%。
换句话说,不算税,单五险一金就让工资打了8折,说好的工资1万,到手就8000。
现在珠算小编来说说
,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医保相对比较重要,断缴后有两个主要影响:
1)无法报销医疗费用
如果这个月没交医保,那么下个月生病就无法报销医疗费用了。但是社保卡里的余额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2)以后的报销比例会降低
医保的连续缴费时间越长,报销比例会越高。
以广东省为例:
买了医保不到1年的,报销比例是60%;
1年以上不足3年的,报销比例是75%;
连续买了3年以上的,报销比例为90%。
如果你中途断缴了,在3个月以内继续缴费,还是可以算连续参保时间的,但如果断缴超过了3个月,连续缴费年限就会被清零。
所以,前面的谣言说“医保3个月没交就清零了”是大错特错,卡里面的钱是一直都在,也能用,只是连续参保时间被清零了。
养老保险断缴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但是也不能断交太久。
因为你退休前必须缴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险交的越多,退休后领的就越多。
前面我们说了,生育保险是可以报销生孩子时候的一系列费用的。
但是这个报销有一个前提,你必须连续缴纳生育保险一年以上才可以享受此待遇。而且在生孩子期间也不能断交,否则就无法报销。
同时,生育保险没有跟医疗保险一样的3个月缓冲待遇,一旦断交,就要清零重算。
如果你缴满了一年的失业保险,因为被公司解雇,或者公司倒闭的原因导致失业,是可以领取补偿的。
如果还不满一年就断缴的话,就没办法领取这笔补偿。
不过小编要说一下,失业保险金额度是所在地最低收入的80%,并且领取时间也不会太久。
所以可不能想着当一个无业游民啊。
工伤保险断缴是没什么影响的,没有工作了哪来的工伤。
就跟我明明没对象,还想尝尝分手的滋味一样...
好啦,小编就说到这里啦,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者其它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首先,社保是什么?下面跟美誉小编一起来看一下。
我们说辞职后怎么处理的社保,一般是指职工社保,国家要求企业给在职员工缴纳的五险,具体包括
通常情况下,一旦社保中断,医保相当于也就中断了。医保是有三个月的缓冲期的,社保断了两个月会暂时不能使用。社保断了两个月属于基本医疗二档中断缴费,
医保卡需要在补缴后才能使用。重新缴费后中断的日期会与之前缴纳社保的医保保险合并,并不会影响使用,从这方面来看,社保中断了两个月要补缴。
很多地方的社保缴纳比例不统一,大致算一下,“五险”一般是在个人上年度月均工资的11-12%之间,“一金”是范围在5%-12%。
换句话说,不算税,单五险一金就让工资打了8折,说好的工资1万,到手就8000。
现在美誉小编来说说
,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医保相对比较重要,断缴后有两个主要影响:
1)无法报销医疗费用
如果这个月没交医保,那么下个月生病就无法报销医疗费用了。但是社保卡里的余额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
2)以后的报销比例会降低
医保的连续缴费时间越长,报销比例会越高。
以广东省为例:
买了医保不到1年的,报销比例是60%;
1年以上不足3年的,报销比例是75%;
连续买了3年以上的,报销比例为90%。
如果你中途断缴了,在3个月以内继续缴费,还是可以算连续参保时间的,但如果断缴超过了3个月,连续缴费年限就会被清零。
所以,前面的谣言说“医保3个月没交就清零了”是大错特错,卡里面的钱是一直都在,也能用,只是连续参保时间被清零了。
养老保险断缴几乎是没什么影响的,但是也不能断交太久。
因为你退休前必须缴满15年,才能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险交的越多,退休后领的就越多。
前面我们说了,生育保险是可以报销生孩子时候的一系列费用的。
但是这个报销有一个前提,你必须连续缴纳生育保险一年以上才可以享受此待遇。而且在生孩子期间也不能断交,否则就无法报销。
同时,生育保险没有跟医疗保险一样的3个月缓冲待遇,一旦断交,就要清零重算。
如果你缴满了一年的失业保险,因为被公司解雇,或者公司倒闭的原因导致失业,是可以领取补偿的。
如果还不满一年就断缴的话,就没办法领取这笔补偿。
不过小编要说一下,失业保险金额度是所在地最低收入的80%,并且领取时间也不会太久。
所以可不能想着当一个无业游民啊。
工伤保险断缴是没什么影响的,没有工作了哪来的工伤。
就跟我明明没对象,还想尝尝分手的滋味一样...
好啦,小编就说到这里啦,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者其它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谢谢。
...社保是单位为员工提供的基本福利,社保中的每一项都有不同的作用,在单位离职后,就会出现社保断交的情况,社保断交可以补交吗?是否可以补交一年的社保呢?
社保断交可以补交,能够补交最近三个月的社保,不可以补交一年的,社保补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1、个人补交,在公司离职后,原单位不会再为员工缴纳社保,会出现社保断交的情况,个人可以携带身份证到当地社保局缴纳社保,规定个人缴纳社保只可以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也是最重要的两项,生意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不可以补交,补交期限是最近三个月,超过三个月不可补交,费用由自己全部承担。
2、单位补交,重新找到工作后可以和单位协商补交社保,补交费用由自己承担,最终是否会补交需要看商量的情况了,一般来说不是很熟的人事不会帮忙补交,单位补交有养老、生育、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以及公积金,全部补交,最近三个月断交的全部补交,超过三个月部分不可补交,也就是说社保并不能补交一年的。
社保补交会收取滞纳金,每天收取断交金额的万分之五,按照每月缴纳的社保金额来计算。
社保断交影响:
1、养老保险,断交对养老保险影响不是很大,养老保险采用累积制度,缴纳满15年即可。
2、医疗保险,断交超过三个月不在享有医疗保障,再次连续缴纳六个月能够继续享有医疗保障。
3、生育保险,要求缴纳超过12个月即可。
4、失业保险,需要在非自愿离职前缴纳超过12个月,离职后可领取失业金。
5、工伤保险,在单位离职后断缴则不可以享受。
6、住房公积金,有个人公积金账户,断缴不会产生影响,个人账户金额越多,贷款额度也越高。
...众所周知,连续缴纳社保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买房、买车、子女上学、养老金领取等都跟社保缴纳有着重要的关系,而因为某些情况造成社保中断缴费,期间几个月没有缴费,很多人都会关心:社保可以补缴吗?有没有时间限制?我们来看看吧。
重新上班之后,要补交社保需要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让单位来为自己补交社保,缴纳费用由自己来承担,一般情况来说,大公司不会为新员工补交社保,若是小公司,和公司领导以及HR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可以协商补交五险和一金。
从单位离职后,自己可以到社保局缴纳社保,个人社保主要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生育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个人是无法缴纳的,必须有单位才可以。
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五险中非常重要的两种保险,个人社保补交可以选择最近三个月的,到当地社保局柜台办理,填写社保补交单,将其交给工作人员,会给你补交单回执,拿着补交明细单到税务局交钱即可。
...为了方便大家转换工作实现就业,国家规定医疗保险三个月之内可以补缴。补缴以后,有的地方可以将补缴期间的医保待遇进行报销,有的地方是从补缴次月开始正常享受医保待遇。可是一旦超过三个月,就不可以补缴了。
只能继续正常缴费。正常缴费以后需要有6~12个月的医保等待期,等待期内不享受医保统筹报销待遇。所以,有一些人就误解为之前缴纳的医保就白费了,也就是一些人口中的医保缴费全部清零。
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虽然医保等待期重新计算,但是医保缴费年限仍然存在。退休时,我们需要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医疗保险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就可以享受医保退休待遇。所以,
。不管中断多久,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都是累计计算。只要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累计缴费满15年就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如果不满15年应当继续缴费,直至满15年为止。所以,
。相应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也只跟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跟中断与否没有关系。
,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一般我们理解社保中断都是处于失业状态,这种情况下恰好我们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只要失业保险累计缴费满一年,就可以领取三个月的失业金待遇。领取失业金期间我们还可以享受到国家给代缴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因此也不用担心医疗保险中断了。当然前提是非本人意愿失业,本人又有求职意愿。
社保中断任何一个月,当月都不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一般社保中断,我们都理解为解除劳动关系了,没有劳动关系自然就不涉及到工伤问题。
2019年底之前已经并入了医疗保险。不过,生育保险待遇的条件仍然存在。比如,生育之前需要提前正常缴费满一年才可以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和生育津贴待遇。如果中断缴费了,自然就不能享受生育有关待遇了。那么我们之前缴纳的生育保险也就白缴了。
可以说,生育保险主要看生育以前的连续缴费情况。只要中断,会严重影响生育待遇。不过,根据青岛市最新的合并以后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只要我们生育之前到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如果正常缴费满6个月就可以享受住院医疗费报销待遇(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如果连续正常缴费满一年就可以享受生育津贴待遇。如果刚刚入职,那么生育津贴可以在连续缴费满一年以后补发。
所以,只有一些特例情况,中断三个月会对社保造成影响。一般还是建议大家提前了解好有关政策,尽量不要中断社保。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