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快讯(记者许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5月13日)就中国职业病防治举行吹风会。记者获悉,为预防和减少新发尘肺病病人,完善尘肺病病人医疗和生活保障政策,有关部门拟于近期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
目前,我国《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共收录10大类、132种职业病。其中,尘肺病是我国最为严重的职业病,约占全部报告病例总数的90%。
“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几十年粗放式发展中积累的职业病问题逐渐显现,尘肺病等职业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透露,国家卫健委会同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全国总工会等部门,拟于近期组织开展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
攻坚行动包括粉尘危害专项治理、尘肺病病人救治救助、职业健康监督执法、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以及防治能力提升等五项行动。目前,行动方案已报请国务院审批。
为预防和减少新发尘肺病病人,攻坚行动将对粉尘危害进行专项治理。李斌说,此前,国家卫健委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在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领域开展尘毒危害专项治理,改善尘毒危害严重行业领域作业场所的工作环境。
“通过加强督导检查,推动用人单位实施工程防护设施改造,落实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尘毒危害控制水平,降低尘毒危害。”李斌说。
尘肺病病人救治救助也是攻坚行动的重点。
记者注意到,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医保局曾联合发出通知,将尘肺病纳入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覆盖病种。
李斌表示,国家卫健委正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坚持分类救治原则,研究运用工伤保险、医疗救助等手段,进一步完善保障政策,这也是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中,对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并已参加工伤保险的劳动者,严格按照现有政策规定,落实各项保障。
对已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但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相关用人单位仍然存在的劳动者,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其医疗和生活保障费用。
对已经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但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而且相关用人单位已经不复存在的劳动者,以及因缺少职业病诊断所需的资料,仅临床诊断为尘肺病的劳动者,要统筹利用现有的基本医保、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生活帮扶等各项措施,做好保障。
确诊职业病是职业病医疗费用报销的前提,但现实中不少职业病患者遭遇诊断难的难题。
“造成职业病诊断难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比如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用人单位不提供职业病鉴定相关资料等。”李斌表示,国家卫健委正研究相关措施,解决职业病诊断难的问题。
措施包括,按照新修订的《职业病防治法》,加强修订《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管理办法》,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优化职业病诊断程序,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
同时,加强职业病诊断机构建设。确保每个地市有一家职业病诊断机构,每个县、区有一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实现地、市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和县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全覆盖。
此外,提升职业病诊断鉴定能力。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司长吴宗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经培训合格的职业病诊断医师有9700多人,但数量依然不够。今后,将加大对从事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发挥国家尘肺病诊疗专家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提高尘肺病诊疗技术水平。
今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发布的《中国尘肺病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2018)》提到,由于尘肺病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但职业病诊断需劳动合同和用人单位委托书的缘故,我国尘肺病农民工数量被严重低估。为此,专家呼吁,加强职业病监测,尽快摸清尘肺病底数。
这一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李斌透露,前不久,财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下达了2019年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预算,其中职业病防治工作以专项项目,单独进行了列支,加大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
这笔钱将用在重点职业病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其中,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将摸清重点行业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的地区、行业、岗位、人群分布等相关情况,以建立职业病危害数据基础数据库,为制定政策和加强监管奠定基础。
他介绍,作为今年新增的监测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主要通过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掌握我国重点行业,如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领域的相关情况,掌握重点岗位的重点危害,如煤尘、吸尘、水泥粉尘、石英尘、苯、铅、噪音等分布及浓度或强度水平,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新京报记者许雯编辑陈思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截至2017年,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病例95万余例,
,占比89.8%,主要是矽肺和煤工尘肺。
然而,多位专家都表示,这85万患者仅是官方统计数据,还有很多新增或未及时就医等未统计在内的人数,和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教授匡兴亚指出:“近年来整个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现在报告统计出来的,只是冰山之一角。”
“底数不清,工作就缺少着力点。”黄毅进一步指出,近些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陆陆续续发现了一些尘肺病村,
,这些村的患者还未纳入国家统计的数据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发职业病人数仍在逐年攀升,
。根据2016年国家安监总局公布的数据,我国接触职业危害人数、新发现职业病人数、职业病患者累计数量以及因工伤事故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陈红教授面带沉重地指出。
“我们的矿工长年累月工作在近千米的井下,牺牲了应该享受的阳光和新鲜空气,甚至忍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开采出光和热,献给人类和社会。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当不幸染上尘肺病,生活一落千丈,不仅自身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还拖累了整个家庭。”黄毅指出,
。
“我曾经当过三年矿工,下过井挖过煤,亲身感受了尘肺病对矿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尘肺病有迟发性、渐进性、致残性、不可治愈性等特点,一旦染上,终身不能治愈,最后导致肺部功能丧失,活活被憋死。
。”黄毅感慨。
依托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领域首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的合作治理研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陈红曾带领团队对中国职业病状况和典型省份的煤矿工人尘肺病生活质量进行过调查。她直言:“各大煤矿企业的尘肺病患者,很多处于绝望之中,
。但是,有良好医疗保障的患者尚且如此,更多没有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健康档案的患者,其状态更不容乐观。”
“我们去过很多尘肺病患者家,有的患者家里摆放着一口棺材,随时等死。在陕西省山阳县的一个尘肺病村,有140多名尘肺病患者,40多人已经去世。有一位农村妇女今年才48岁,前后嫁了三任丈夫,全是尘肺病患者;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两个儿子都因尘肺病撒手人寰,剩下他孤身一人,守着两个儿子的遗像度日;
。”黄毅介绍这些情况时还指出,有些尘肺病患者实在受不了病痛折磨,往往采取极端的形式早早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对这些弱势群体,亟待挖掘更多财力来救助。
到目前为止,快速筛查、治疗尘肺病的医疗手段和药品,以及粉尘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并未获得突破。在会上,美国犹他大学教授臧泠表示,希望中国矿业大学与美国犹他大学合作研究基于纳米线传感器的尘肺病快速筛查技术,可实现尘肺病患者的快速筛查,早期防治。
与会专家指出,
。“我国矿山作业场所的工作面粉尘浓度严重超标,但矿山企业用于粉尘治理的投入却相对较少,矿工长年累月在这种环境中工作,怎么会不患尘肺病?”黄毅不无痛心地指出,源头防范乏力。
他强调:“防治并举,不仅要治疗,更要注重预防,
。应进一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加大对粉尘浓度的治理力度。”同时,要建立起职业病防治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如何防范、治疗职业病,加大攻关力度。
由于职业病防治工作涉及到事前预防、病后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工作,黄毅表示,一定要综合施策,“
”他还指出,应加快对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职工都了解职业病危害,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100多所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培养重点多集中在“安全”方面,
。中国矿业大学人才办主任周福宝教授指出,为培养复合型“职业安全与健康”专业技术人才,今年,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创办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方向国际班已开班,并将推动职业健康本科专业建设,开始从注重工业生产安全,到保障安全与健康并重转变。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1月30日召开的全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推进会又一次释放出“聚焦重点行业、重点疾病、重点环节,依法防治、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坚决防控职业病危害,增进广大劳动者健康福祉”的信号。
但陈红指出,他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
。
陈红表示:“对大多数工作者而言,生命当中最好、最宝贵、最青春、最有创造力的30年,都在工作场所,劳动时间会超过7500天、6万小时。‘
’并不可取,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服务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生命和健康为代价。”
而且,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治理并不同步。她告诉记者,中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机构以及权责,始终呈现不稳定状态,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管理工作亦分亦合,亟待在顶层设计方面有新的举措。“由于重特大生产事故的频发以及职业健康危害的隐蔽性,
。”但实际上,预防比治理更重要。
另外,我国安全监管目前执行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3级管理框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企业缺乏主动性,造成政府监管机构庞大、人员众多,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而监管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对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的综合治理水平既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程度,又能映射出政府执政理念的先进性。”陈红认为,如何改变现有治理困局,协同政府、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各类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等多方力量,
,
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我们正在研究基于信任与低成本合作的多主体协同治理新模式,以期通过机制设计,创新形成立足中国国情的职业安全健康合作治理理论与方法。”
...免责申明:
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邮件发送至zhoutaodao@dgg.net。